金秋时节,龙岩市长汀县策武镇南坑村的山野间,2300亩银杏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,宛如一幅金色的画卷。村道整洁,古榕垂荫,游客在客家食府品尝特色美食,孩童在书院诵读经典……这幅生机勃勃的乡村图景,正是南坑村以家风家训为魂、以生态产业为笔,绘就的乡村振兴新篇章。
南坑村地标
银杏为媒:生态与经济共生的振兴之路
南坑村地处武夷山脉南麓,曾因水土流失严重被称为“山光、水浊、地瘦、人穷”的“难坑”。近年来,村党支部带领村民以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为理念,将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。通过种植银杏、油柰等经济林木,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“闽西银杏第一村”,森林覆盖率高达82%。村集体还创新“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发展草莓种植、生态旅游等产业,年接待游客25万人次,旅游收入突破2000万元,实现了从“生态美”到“产业兴”的华丽转身。
家训铸魂:文明乡风浸润千家万户
“孝道甚大,尽于一心”“奢淫勿习,农桑必力”……这些镌刻在袁氏祠堂的家训,不仅是南坑人的精神根脉,更成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。村里成立红白理事会,推行移风易俗,将家风家训融入村规民约;建设凌志学校、恭耕书院,传承“耕读传家”的古老智慧;举办“最美家庭”“最美邻里”“身边好人”“好公婆”“好媳妇”“好妯娌”“好儿女”等体现传统美德和优良风气的评选,让文明新风浸润每个角落。第一批龙岩市“和谐之翼”的好婆婆卢桂华的事迹,成为孝老爱亲的鲜活教材,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。
创新赋能:古村焕发时代活力
南坑村积极探索“农文旅”融合发展新模式。依托银杏生态园,打造“银杏水乡”景区,开发草莓采摘、民宿体验等特色项目;建设文化广场、客家食府,让游客感受“舌尖上的乡愁”;引进年轻人才如返乡青年袁健杰,用新媒体推广“银杏IP”,让古村焕发青春活力。如今的南坑村,既是“全国文明村”“国家级森林乡村”,也是网红打卡地,实现了“生态颜值”与“文化气质”的双提升。
从“难坑”到“南坑”,从穷乡僻壤到“绿富美”,南坑村用一片银杏叶书写了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。这里的故事,既有祖训薪火相传的坚守,也有新时代创新求变的激情,更有一代代南坑人接续奋斗的担当。未来,这座镶嵌在武夷山麓的“生态明珠”,必将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。(文/图 南坑村村委会)